這篇內容受到密碼保護。如需檢視內容,請於下方欄位輸入密碼:
密碼:
Read More
傳道員之禧年慶祝
Churches or Chapels for Pilgrims

Chapel of Holy Spirit Seminary (Aberdeen)
www.hss.org.hk
Jubilee of Mercy Pilgrimage leaflet (download)
Pilgrimage_Holy Spirit Seminary_Eng (JPG)
Pilgrimage_Holy Spirit Seminary_Eng (DOC)
(閱讀全文...)
Read More
朝聖地點工作者培育聚會 11月7日

朝聖地點工作者培育聚會
2015年11月7日(六)
教區中心九樓演講廳
朝聖導賞工作中的接待靈修 (夏志誠輔理主教)
分享(一)主教座堂
分享(二)聖德肋撒堂
朝聖地點各站的脈絡 (羅國輝神父)
答問時間
祈禱默想 (夏志誠輔理主教)
Read More
1.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(香港堅道)

簡介
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(香港堅道)
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慈悲禧年朝聖之旅
簡介
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是在1883年奠基,1888年落成開始啟用。座堂由落成至今(2016年)共一百二十八年,是香港的歷史建築物之一。
教堂的形狀猶如一個希臘十字架,全長62.5米,闊30.2米,高39.6米;另中央尖塔高十米,設有座位一千多個。主祭台位於中殿和耳殿的交匯處,是整個教堂結構的焦點所在。在祭台的西南面設有主教的座位,作為主教以宗徒繼承人的身分施教的地方,亦因此稱這教堂為主教座堂。
主教座堂內設有四個小堂,他們由左至右順序是聖體小堂,福傳小堂,中華殉道聖人小堂及亡者小堂。除了福傳小堂外,其他小堂所使用的祭台,都是由威靈頓街舊教堂搬過來的。
主教座堂是香港教區的母堂,標誌著教會的團結共融,且是教區派遣傳教人員及祝聖神職人員之處,指出教會的福傳使命。
主教座堂外貌
主祭台
聖體小堂
聖洗池
&...
Read More
2.聖神修院小堂(香港仔)

聖神修院小堂(香港仔)
簡介
聖神修院慈悲禧年朝聖資料(下載)
聖神修院是位於香港仔黃竹坑的香港教區修院,為培育教區司鐸的地方。修院前身是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,早期以培育華南地區司鐸為主;1964年後,香港教區接管修院,正式易名為「聖神修院」。
修院大樓的特色,首推它的中西結合建築,是信仰本地化的傑作,基督信仰與東方建築的結晶。聖堂於1956年建成,聖堂之觀貌亦採用了中國式的風格。打開正面的大門,陽光透過綠綠黄黄的玻璃窗映照著正後方的聖體櫃,巨大的中式華蓋在聖體櫃之上,莊嚴地提醒進堂者,基督君王的親臨,使人收斂心神,虔誠朝拜。
修院大樓
聖堂外貌
聖堂內貌
十字架
基本資料
地址 : 香港仔惠福道6號
電話 : 2552 6230
傳真 : 2553 3109
電郵 : [email protected]
...
Read More
3. 聖德肋撒堂 (九龍塘)

聖德肋撒堂禧年朝聖手冊(中文版下載)
http://stteresa.catholic.org.hk/aboutus/parish/Pilgrimage%20Leaflet/index.html
聖德肋撒堂禧年朝聖手冊(英文版下載)
http://hkdavc.com/download/StTeresaChurchPilgrimageHandbook_ENG.pdf
簡介
聖德肋撒堂屬仿羅馬式建築,建於1932年。
聖女德肋撒像在正祭台的左邊及在小聖堂。聖女德肋撒是法國里修聖衣會隠修院的修女(1873-1897)。她十五歲入會,二十四歲逝世。1927年教會立她為傳教區的主保,1997年傳教節被立為教會聖師。聖女的瞻禮日為10月1日。
正祭台的右邊,供奉聖女及她雙親(聖路易及澤莉‧馬丁夫婦)的聖髑。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10月18日宣佈他們列為聖人。
正祭台的右邊的花地瑪聖母像,是1917年聖母顯現後,第一批從葡萄牙運出來花地瑪聖母像。
後祭台正...
Read More
4. 聖多默宗徒堂 (青衣)

簡介
聖堂在二千禧年前1999年7月4日祝聖,是一所開放式的聖堂。為慶祝禧年,聖堂的正門鑲上十六幅銅片畫,分成三個單元,紀錄了基督救恩史、宗徒多默的殉道,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故事及香港教會的事蹟。
正門入口處之聖洗池與馬塞克壁畫,與聖洗有緊密的關係;也象徵了人們經過聖神的洗禮從而獲得新生,進入教會。
祭台後的玻璃畫,講述耶穌復活後第八天顯現給多默(若20:24-29)。
地窟小堂恭放著古雅的聖體櫃來自宗座外方傳教會,具有160多年歷史。聖多默的聖髑也存放在小堂內,長伴聖體,永頌主恩。
聖堂外貌
聖洗池
小聖堂聖體櫃
聖堂正門
基本資料
地址 :青衣青綠街5號
電話 :2432 2933
傳真 :2436 4772
電郵 :[email protected]
網址 :www.stthomaschurch.org.hk
主日彌撒...
Read More
5. 聖母無玷之心堂 (大埔)

簡介
本區為聖教會來港傳教時最早的傳教點之一,至1861年,正式成為堂區。二十世紀初,教友人數漸增,原有教堂不敷應用,便於錦山興建一較大教堂。及至1961年,現今所用教堂才告落成。其後,附近相繼建立堂區,本堂亦只負責現在之大埔區。
本堂奉聖母無玷之心為主保。聖母充滿聖神,其聖心亦完美地充滿天主的愛和慈悲。常見之聖心畫像中,火顯示了聖母的愛,圍繞聖心之玫瑰花代表了聖母圓滿的德行,穿透聖心的劍則象徵聖母與耶穌一起為救贖人類而受的極大痛苦。
聖母無玷之心堂慈悲禧年朝聖之旅
聖堂外貌
聖母岩
正祭台的十字架
聖母聖心像
基本資料
地址 : 大埔運頭街10號
電話 :2652 2655
傳真 : 2654 7748
電郵 :[email protected]
網址 :www.taipo.catholic.org.hk
主日彌撒:上午7:30、9:30、11:30(聖王亞納彌撒中心)(中文);8:45、11:30(英文...
Read More
6. 聖若瑟小堂 (鹽田梓村)

簡介
鹽田梓,又名鹽田仔,是一個位於西貢海的小島。開村先祖是一對陳姓夫婦,在三百多年前由中國觀瀾搬到沙頭角東北寶安縣的鹽田村,再由鹽田遷至此地,設田曬鹽為生。「梓」是鄉里,意思是不忘故鄉。該村全盛時期有一千二百多人居住。時移世易,務農生活甚為艱困,今天鹽田梓的村民已全部搬走,遷往外國或市區謀生。
早在1841年,教宗已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,1861年原屬廣東省新安縣(即今之寶安縣)的西貢地區歸香港教區管理。和神父與柯神父在1864年抵西貢鹽田梓探訪及傳教。
1866年聖誕節,陳氏家族有三十人領洗奉教,並捐出一大塊空地給天主教會,興建小聖堂和學校,奉聖若瑟為鹽田梓主保。及至1875年,鹽田梓全島居民領洗。新聖堂亦於1890年落成祝聖,取代原有小堂。
每年五月的首主日,四散於歐洲、美洲等地的村民因著共同的先祖,共同的信仰,藉著主保瞻禮慶日而回到故鄉,聚首一堂,舉行感恩祭及慶祝活動,同頌主恩。藉聖神的光照,經過傳教士的努力,鹽田梓村民全部熱心事主,是教友村的典範。同時,該村為香港教區培育出不少聖召的果實。度獻身生活的村民計有陳志明副主教和他的叔公陳丹書神父(1...
Read More